父母言行不一致,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來源:育棟教育
時間:2019-03-05
點擊:183
一位父親讀書的時候成績一直很差,導致早早輟學在家,后來雖然靠著自己的勤奮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過上了還算富足的生活,但沒有文化與上學時糟心的學習經歷,卻始終是這個父親的心結。所以,等有了孩子之后,這個父親就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不但為孩子找了最好的學校,課余時間,還為孩子報了各種名師輔導班,希望孩子能夠彌補自己這個小小的人生遺憾,成為一個有文化,有內涵的人。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了無遺憾。
每當孩子被沉重的課業壓力壓的喘不過氣,向父親抱怨時,父親總是教育孩子:只有讀好書,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才!然后絲毫不再理會滿臉幽怨的孩子,轉身離去……終于有一天,矛盾徹底爆發了,孩子沖著父親喊:你總是教育我要好好學習,說只有學習才是唯一出路,可你呢?每次和別人聊天時就吹噓自己沒有文化照樣可以混的好好的,我到底應該相信你說的那一句話?憑什么你的愿望要靠壓榨我來幫你完成!!!父親被孩子的話嗆得啞口無言,呆呆的坐在那兒,許久回不過勁兒……
這個父親犯的最大錯誤,不是強迫孩子學習,而是做了一個很不好的示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心口不一,從而產生疑惑,不知道父親的那句話才是真心的。他可以體諒父親的良苦用心,努力學習,但父親對朋友的話又讓他對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產生深深的懷疑,畢竟父親沒有讀過多少書,但父親所說的話以及孩子看到的結果都無不證明,不用好好讀書一樣可以很好的立足于這個社會,讓孩子產生了認知上的偏差,不知該如何決定自己以后的道路。而父親又不顧孩子的感受,強迫孩子,進而讓與父親矛盾激化,產生了如此后果。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可如果這個老師做不到心口合一,不能用自己的正面形象來影響孩子,那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太多的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成功,從而彌補自己之前的遺憾。你們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孩子究竟是為你們而活,還是為自己而活?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喜好,不要過于強求孩子,更不要撕裂孩子的認知,讓孩子看到一個說和做完全不一樣的父母。千萬不要忘了,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成長的,父母的行為決定了孩子的成長。
作為父母,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做孩子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