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竞彩官网/冰岛足球怎么样/球探即时比分足球比分1004无标题/今日赛事预测分析

幼教資源——這樣做,提高孩子的成績,真的很簡單

來源:育棟教育

時間:2019-05-15

點擊:183

  您聽說了嗎?
  就在前幾天,杭州一個小學老師在測驗時將學生的試卷放大了一倍,竟然被很多人點贊了!大家都在說這位老師太好了。
  為什么呢?
  原來,這讓很多原本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竟考出了不錯的分數。
  這是怎么一回事?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
  杭州一小學老師把試卷放大了一倍,
  成績中下的學生考出高分
  考試成績不好,或許并不是因為學習不好
  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把試卷放大了一倍,平時成績只有中下的孩子居然拿了優!
  想到這個點子的老師叫孫志君,是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四(11)班的班主任。這是她第一次嘗試“放大試卷給孩子做”。
  “我工作第一年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困惑,為什么有些孩子再怎么努力,成績就是上不去?家長也很崩潰,不知道該怎么辦?”孫老師經過學習后發現,這與孩子的智商無關,可能是生理發育的問題,導致孩子的能力與智商不匹配。
  于是,她就有針對性地了解每個孩子,并把他們的能力開發出來。
  以她班上的一位男同學為例,有的孩子一目十行,他要一字一句用手指著讀才行,“所以我才會想到把試卷放大一倍給他做。”
  考試結束時,孫老師問這個男生,這次考試有什么感覺?男生回答:“我都做完了,看得沒有以前那么累了。”

  考試結果出來了,孫老師心頭一喜,那個男孩子的成績有了明顯提高:識字部分只扣了3.5分,得了優,與他之前的成績相差很大。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呢?
  孫老師說:“這個男生平時寫作業比較慢,錯別字多,但人很聰明,學習也蠻努力的,我一直在想,他為什么成績上不去?除了其他因素,會不會是視知覺辨析能力比較弱?”
  “視知覺弱的孩子,寫字比較慢,錯別字相對比較多。他們可能不是不懂,而是面對密密麻麻的卷子,就懵了。我們一般的試卷大小,對他們來說可能不夠大,他們看不清,所以會把很多形近字看成是一樣的。每次考試,他們會在這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眼睛看久了會累,注意力分散,導致惡性循環。”孫老師繼續解釋道。
  把這個結果發到了微信朋友圈里,家長們都覺得非常神奇,孫老師也收獲了不少家長的稱贊。
  “對自己的孩子,我們也很用心,但從來沒有去關注孩子視知覺方面存在的問題。”男孩的媽媽談到:“現在有老師能個別對待不同的孩子,想出辦法,并且試用起來,作為家長是很支持的。”
  孩子視知覺辨識能力弱我們可以因材施教
  能重視視知覺,想到了放大試卷這個點子,和孫老師學過心理學很有關系。孫老師教齡才5年,但她在2014年考出了二級心理咨詢師的證書,是學校心理輔導站的站長。
  那到底什么是視知覺辨識能力呢?孫老師解釋說:“視知覺跟視力不一樣,是眼睛看到的東西,折射到大腦,中樞神經再分析綜合做出反應的過程,其中又包括視知覺辨析能力、視知覺記憶力、眼球追蹤能力等,這些都與學習很有關系。
  “這種做法不適合所有的孩子,如果班里有錯別字頻出、書寫特別慢的學生,不妨試試看。”孫老師建議。
  孫老師說,在歐美國家,一些大型的考試中,針對一些特別的孩子,是允許把試卷放大的,這也是慣例。
  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是小天才
  “孫老師的一個小動作,看似隨意,其實就是我們一直倡導的‘因材施教’。”有網友這樣說。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有這樣的老師,通過自己的思考,利用一些別出心裁的小花樣,讓學生們眼前一亮,更好的投入學習,也讓自己的教學變得與眾不同。
  大學老師視頻講史綱,98%的同學愿接受
  打開湖南工程學院周微老師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微課程,講課主要采用視頻教學模式,精選出學生喜歡的課程亮點進行專題講解。在一些歷史知識講解中,周微大量采用了動態表格、圖片、超鏈接等形式,讓學生獲得知識更加豐富,感受更加直接。在這里,教師不再需要用大量時間講授基礎知識,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協助學生通過微課程完成個性化的自主學習上。
  這門微課程在湖南工程學院開放之后,有98%的同學愿意接受這種教學方式。
  小編說
  大學史綱課,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門課堂抬頭率很低的課,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們在下面玩手機、看閑書甚至睡覺。湖南工程學院的這位老師,將傳統課程中加入網絡的元素,吸引更多的學生,在老師的一點小創新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珊瑚中學擺脫死記硬背,學生“活學”巴渝文化
  珊瑚中學歷史教研組在課堂中引入“重慶火鍋文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了解火鍋的制作過程,獲知巴渝文化的厚重魅力。據介紹,珊瑚中學還將帶領學生前往重慶火鍋博物館實地探索美食背后的歷史文化。
  小編說
  很多朋友們的歷史課,不出意外都是在“背背背”中度過的。學生覺得枯燥不說,老師教起來也會覺得很累,珊瑚中學的歷史教研組讓歷史進入生活,讓學生們在生活中學歷史,既激發興趣,也掌握文化。
  家校聯絡簿上寫作文,練就學生創作力
  很多老師都會為小學生的作文而發愁。在這點上,臺中市大里區國小的老師蘇明進卻很有經驗。他說:“我會讓孩子在家校聯絡簿上進行寫作訓練。”在蘇老師班的家校聯絡簿里,孩子們每天要多寫2篇短文附在聯絡簿上。第一篇短文是“每日創意短文寫作”,這主要是訓練他們的語文創作能力,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會有不同的題目。第二篇要寫的短文,是“每日德育日記”,共有三種題目可供挑選。蘇老師強調:“寫作是一種訓練出來的習慣,“循序漸進”與“不斷給予增強”,這是兩項極重要的要素。”
  蘇老師在班上實施了不少做法,比如孩子們每天翻開聯絡簿,其實最期待看到的就是老師的評語,所以在聯絡簿寫作剛開始推動時,他都會盡量在每個人的短文后頭加入一些感想。孩子看了開心,也就會更用心創作了。
  有時候,家長們也會在孩子的短文下面加注評語:“沒想到小乖變成這么貼心的孩子,媽媽好感動哦!”于是聯絡簿變成了老師、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橋梁。

  而每天批改這么多的短文,也可以讓老師對每個孩子的脾氣、學習狀況、生長背景都了然于心,老師也能夠明白那看似頑皮的個性后頭,其實也有顆溫柔、善良的心。因此對待這些所謂的“壞孩子”時,會多一份包容,也會試著用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方式來教導他。

  小編說
  當下,孩子們的創作越來越依托于網絡,很多老師對那些句子華麗但是內容空洞的小學生作文無可奈何。而蘇老師的這個創新之舉,不僅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加強了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不愧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家長,多點思考,一切都會截然不同
  平時,我們家長經常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遇到”名師“上,但”名師“畢竟是少數。其實,只要家長向他們學習,看看這些”名師“是如何創新的,會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下面,讓我們看看優秀的老師是怎么做的。
  竇桂梅——她習慣伸出大拇指,一個動作,激勵學生
  每天早晨,身為清華附小校長的竇桂梅都微笑著豎起大拇指或以鞠躬禮迎接每一位學生。
  每一天,她同樣也會被清晨學生帶來的“愛的回流”所感染、所帶動。
  在清華附小,她要求老師們在學生面前要努力做到儀態高雅,即衣著整潔、得體大方,不要太隨意、太邋遢,堅決不能穿“短、透、露”的服裝,但鼓勵女教師畫淡妝。在學生面前要舉止文雅,互敬鞠躬禮,尤其談吐盡力謙恭和藹,快速地想,緩慢地說,善于傾聽與包容,不固執己見。同時,要求教師努力追求內涵博雅,有美好心靈、悲憫情懷。一句話,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也!
  這些不僅僅是清華附小教師的價值觀,更是對卓越教師、理想教師的要求。自古講取法乎上,只要明確方向,只要上路,就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于永正——教師的體態語言是不可忽視的另一種語言
  于永正上課從不背手,他覺得手背在身后,就有了老師的“架子”,師生之間就會隔著那么一層。
  于永正說這是一種體態語言:“講課或者和學生談話時,手不要背著,這樣就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嚴肅、有權威,即我說的‘架子’。但,學生做作業或考試的時候,老師在教室里走動的話,可以背手,因為這時需要嚴肅。不是說,完全不能背手。”
  于漪——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先導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孩子們的天性是好奇、好新、好探究,只有課堂上有趣味,學生才能產生求知的欲望。
  3—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孩子在這個階段,受爸爸媽媽、幼兒教師的影響最大。
  爸爸媽媽們,如果你的孩子學習能力達不到你的預期,請你不要責怪他,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幼兒老師們,如果有的孩子沒有跟上其他孩子,請你多一些耐心,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幫助他。
  總之,老師和家長應該攜手合作,無條件尊重每一個孩子、關愛每一個孩子,積極構建孩子學習的“動力系統、知識系統、能力系統”,讓孩子快樂無憂地成長!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源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
  • *
  • *

留言列表

育棟七巧板由張柯老師主編,是國內一家以七巧板傳統
文化和現代幼教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研發和推廣的幼兒園特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