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孩子,父母不能將大人的標準強加給他們!
來源:育棟教育
時間:2019-02-19
點擊:183
最了解孩子的人是誰?父母?也許是吧,畢竟他們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他們看著孩子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天真浪漫到聞一知十,他們見證了孩子成長路上的每一個成就。他們迫切的希望孩子超越自己,走向成功。可是,怎樣才算成功呢?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制定一些“成才的標準”,卻全然不顧,孩子,只是一個孩子。
他們看到孩子小動作不斷,就武斷的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沒有規矩,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安靜下來。卻從沒考慮過,孩子這個年紀真正喜歡的,就是活動,而這也是孩子不斷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方式。孩子們精力無限,對身邊的一切感到新奇,并想進一步了解這個世界,而父母卻總是認為,只有安安靜靜的坐下來學習,才是真正的好孩子,才能收獲成長。殊不知,那些古靈精怪,思維活躍的孩子,往往創造力非常強,腦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
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接受東西比別的孩子慢,就是不優秀。須知,這可能只是孩子的適應能力比較弱,需要多一些時間對接觸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但也許,這樣的孩子反而會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需要運用到所學的知識,這樣的孩子反而會具有優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式,不要硬逼著自己的孩子,要求孩子在左腳還沒落穩的情況下就倉促邁出右腳,讓孩用最穩健的步伐,堅實的走出自己的每一個腳印!
他們認為孩子的“傻問題”太多,每次回答這些問題時都不厭其煩。可是,孩子的知識儲備畢竟還太少,他們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但他們有無窮盡的求知欲,所以,他們的問題總是那么多,那么“傻”。而父母,真的要因為自己的不耐煩而不講道理的泯滅掉孩子們這樣的好習慣嗎?每個人都是從懵懵懂懂的孩童時期走過來的,有誰是一出生就已經是滿腹經綸呢?
他們還認為,他們還認為自己的孩子各種毛病,各種壞習慣。可是,作為父母,我們的職責是什么呢?父母給與孩子生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需要對孩子的成長軌道進行不斷的修正,在孩子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在孩子快樂時,分享歡笑,在孩子落淚時,傾聽心聲。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不要將你的標準強壓給孩子,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那樣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更大的可能是阻礙孩子向上的軌跡,讓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茫茫然不知所措,給孩子創設一個適合他成長的環境,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