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園長應該行動起來,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
來源:育棟教育
時間:2019-01-03
點擊:183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近年來,各地堅持發展與質量并重,促進幼兒園保育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但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這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小學化不但違背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性,破壞孩子的成長規律,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而且過早的對孩子進行不屬于這個年齡段的教育,會扼殺孩子上小學的積極性,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幼兒園小學化尤其存在的客觀環境——目前社會發展空前快速,競爭也尤為激烈,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后能夠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的價值。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要比別的孩子更優秀,于是,各種提前教育就應運而生。不管孩子是否樂意,家長總是樂此不疲的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而幼兒園出于招生的壓力,往往會順應家長的需求,開設小學化的教育課程。
但我們需要知道,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遵照孩子自身的接受能力的發展,如果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強行對孩子進行知識的灌輸,長期來看,只會毀了自己的孩子。教育部不止一次的下文通知要杜絕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那么,我們的園長就要第一個站出來,從自身做起,抵制幼兒園小學化。因為園長是幼兒教育政策法規的執行者,是幼兒園課程的領導者,是幼兒教師的引領者,也是家庭教育的指導者,在幼兒教育中處于重要地位。這樣一個角色定位,決定著解決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問題的責任主體是園長。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問題,必須首先抓好園長隊伍建設。那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園長具體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園長一點要在觀念上進行一個徹底的轉變,明確幼兒園的責任,幼兒園是人一生中教育的奠基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養成的習慣將會伴隨人的一生,園長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等基礎性的東西,而不是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對自己來說還很難消化的理論知識。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他們可以在玩耍中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他們的眼睛需要不斷的發現美,發現價值。如果只是一本書就禁錮了孩子的思想與眼光,那么,不論孩子在書本里學到多少的專業知識,對于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來說,他仍舊屬于一個“文化貧瘠”人,在真正需要自己來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挑戰時,過于單薄的肩膀經不起風霜雨雪。
其次,園長也需要讓家長轉變傳統的育兒觀念,以幼兒園的特色教育讓家長看到,即使自己的孩子沒有提前學習小學的課程內容,依然可以在升入小學后更加得心應手的面對這些挑戰,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活到老,學到老,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古人的智慧,今人同樣可以從中受益。我們很高興的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能夠正確的看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再一味強調孩子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點,他們越來越注重孩子全方面的發展,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這些興趣班不能為孩子在考試中增加任何分數,但卻可以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不再是一個只會死記硬背,卻沒有任何愛好與特長的“無聊的人”。
轉變了園長與家長的認知后,幼兒園如何防止“小學化”呢?舉一個例子:我們育棟教育從創辦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做這個工作。我們希望孩子們在面對學習時,是一個快樂的態度,我們不教孩子記各種公式,背各種答案。讓孩子在愉快的玩耍中學到各種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增加記憶力的方法,讓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輕松自如的用這些方法增強自己的記憶力,提高學習效果。
所以說,幼兒園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如果讓孩子在幼兒園直接接受小學的知識,那就好比高空樓閣,稍有不慎便會轟然墜毀,無法修復。為了孩子以后的長遠發展,請先為他鋪好通往未來的基石!
上一篇:育棟話劇小廣場開課時間已公布
下一篇:再見,2018,你好,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