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竞彩官网/冰岛足球怎么样/球探即时比分足球比分1004无标题/今日赛事预测分析

拳腳下的“熊孩子”,反映了父母教育的松懈!

來源:育棟教育

時間:2019-03-28

點擊:183

“我自己的孩子,我知道輕重”,每次有家長打孩子被勸阻的時候,這句話都會被解讀為家長心里有數,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的傷害。也許這些家長真的對自己打孩子的力度心中有數,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嚴重的身體傷害,但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是他們沒有考慮過,不知道有多嚴重的。他們覺得即使打了孩子,孩子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忘記,仍然將他們作為最好的朋友。是啊,孩子就像天使,你傷害了他,轉過身,他仍然可以笑著對你說話……

崇尚拳腳教育的家長,本質上都只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所理解的“家長”兩個字的含義,大概就是舊時所說“一家之主”,是可以完全決定孩子未來與命運的決裁者。相應的,當孩子犯錯誤或者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自己完全可以隨意對孩子進行處罰。

聯想到最近的一則新聞,一個90后的母親因為離異,將所有的怒氣發泄在自己4歲的兒子身上,經常無緣無故就對孩子拳腳相加,直到有一天孩子趁門沒有鎖跑了出去,被鄰居看到之后報了警,這件事才被曝光出來。鏡頭前的孩子,整個臉都是腫的(抱歉我們沒辦法放圖片,實在太讓人揪心),青一塊紫一塊都不足以形容孩子所遭受的折磨。警察問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孩子說:因為我不聽話。經常問:疼嗎?孩子說:不疼,習慣了就不疼了。

令人心碎的對話,直到這個時候,孩子還認為媽媽打自己是自己的錯,是因為自己不聽話,而那句“習慣就不疼了”更是令人感到心酸。我不知道那位媽媽心中有多大的委屈,但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她真的沒有資格當一個母親!

有研究表明,幼時經常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在成人后有明顯的暴力傾向,他們自己的遭遇告訴自己,當遇到讓自己不開心的人或者事的時候,可以通過暴力解決。最開始是對父母行為的一種模仿,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種自我的心理活動,成為這樣一種性格。


也許會有人說,我小時候也經常被爸媽打,現在不一樣健康成長,樂觀開朗?這句話的邏輯就是不通的,就像你說:我坐汽車就從來沒有出過車禍,所以汽車作為交通工具是完全安全的一樣。每個人生長的環境不同,承受能力不同,遭受的情況也不同,對你沒有影響,不代表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這樣的代價。

“熊孩子”是我們對淘氣不懂事孩子的戲稱,太多的時候他們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抓狂,無數次想將他們好好“修理”一番,讓他們記住教訓,再也不敢造次。孩子犯錯是無心的,如果我們選擇了暴力解決,就是有意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萬種,但打罵,是效率最低,最不被提倡的。

  • *
  • *
  • *

留言列表

育棟七巧板由張柯老師主編,是國內一家以七巧板傳統
文化和現代幼教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研發和推廣的幼兒園特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