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如何解決孩子的恐懼心理
來源:育棟教育
時間:2019-01-16
點擊:183
“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么好怕的”,這是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膽怯的時候,為了“鼓勵”孩子而經常說的一句話,也許在父母看來,孩子所害怕的對象確實是小兒科,真的沒有必要害怕。而父母說出這樣的話,也許只是想讓孩子知道——這個東西并不可怕,你害怕,只是因為你的膽子小,勇敢起來,你一定可以克服這樣的苦難!可是,事情真的這樣簡單嗎?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孩子會產生恐懼,更多是因為對所接觸的事或物的不了解,是一種對未知的恐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接觸到自己不能正常認知的事物,孩子會感到害怕,更多的對自己的一種自我保護,而不僅僅只是因為膽子小。這個時候,父母只是單純的否定孩子的恐懼心理,其實是在傷害孩子的幼小心靈,讓孩子錯誤的認為自己是膽小怯弱,不夠勇敢。這樣長此以往,很有可能造成兩種結果——或者讓孩子徹底的否定自我,變得越來越膽小,不論面對任何困難的時候都不敢獨自面對;或者對父母的話產生逆反心理,面對未知的危險不再有該有的畏懼心態,盲目挑戰,最終傷害自己。這,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其實,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解決問題,我們不妨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的心理,讓孩子知道,害怕是一種多么正常的心理反應,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與畏懼心態。然后,和孩子一起,通過溝通與合作,分析眼前的恐懼根源,找到方法,一起戰勝面前的困難,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與體驗,了解到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應只是站在原地,尋求幫助或哭泣,而是應該勇敢的面對,積極思考對策,運用正確是方法去解決它。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對危險抱有充分的敬畏心態下,直面困難、挑戰困難、克服困難,積累成長經驗,充分享受成長中的各種樂趣。
是時候了,在孩子害怕、哭泣的時候,讓我們把“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么好怕的”這句話換成“不要害怕,讓我們一起解決它!”
上一篇:幼兒教育微信公眾號